成為的解脫
我忘記誰跟我說過,
他不懂什麼叫做:
“只要能和別人一樣,就能得到成為的解脫。”
(是的,是我這個部落格的副標題。)
這句出自於陳珊妮雙陳記裡面的歌詞,
剛找連結的時候發現是 2011 年的歌。
回想那時我正在人生的一個轉捩點上,
猶豫著要往哪裡去。
可能因為選擇了不太一樣的的路,就只好拿這句話自嗨。
這句話的大意也就是:
選擇了跟大多數人相同的路,
就會感覺到保險、安全、不出錯。
也沒什麼不好,只要知道這是自己想要的。
但我前幾天才跟徐瑪莉激辯,
其實也沒有激辯,是失眠的瘋言瘋語。
到底是否是因為感到了得不到的匱乏,才變得想要。
特別是得不到的匱乏在當今社會消費主義的馴化下,
讓大多數人可以用商品與購買行為得到短暫滿足。
只是有些人比較難搞,
不滿足於這種滿足。
這兩天參加 NYU Entrepreneur Festival,
大多數人都懷抱夢想,想要改變世界。
在他們心中一定也一直存在著一種更大更強烈的得不到的匱乏,
驅使著他們越來越靠近充滿風險的路。
不過最後還是回到了執行。
超多人對當代藝術發表的評論無非是:“我也做得出來。”
但重點就是你沒有。
當想法被執行時,才會知道有很多困難、挑戰與風險。
然後就變成得不到的匱乏與成為的解脫之間的拉扯。
無論走向了哪邊,都記得是自己的選擇,
然後要開心的選擇。
他不懂什麼叫做:
“只要能和別人一樣,就能得到成為的解脫。”
(是的,是我這個部落格的副標題。)
這句出自於陳珊妮雙陳記裡面的歌詞,
剛找連結的時候發現是 2011 年的歌。
回想那時我正在人生的一個轉捩點上,
猶豫著要往哪裡去。
可能因為選擇了不太一樣的的路,就只好拿這句話自嗨。
這句話的大意也就是:
選擇了跟大多數人相同的路,
就會感覺到保險、安全、不出錯。
也沒什麼不好,只要知道這是自己想要的。
但我前幾天才跟徐瑪莉激辯,
其實也沒有激辯,是失眠的瘋言瘋語。
到底是否是因為感到了得不到的匱乏,才變得想要。
特別是得不到的匱乏在當今社會消費主義的馴化下,
讓大多數人可以用商品與購買行為得到短暫滿足。
只是有些人比較難搞,
不滿足於這種滿足。
這兩天參加 NYU Entrepreneur Festival,
大多數人都懷抱夢想,想要改變世界。
在他們心中一定也一直存在著一種更大更強烈的得不到的匱乏,
驅使著他們越來越靠近充滿風險的路。
不過最後還是回到了執行。
超多人對當代藝術發表的評論無非是:“我也做得出來。”
但重點就是你沒有。
當想法被執行時,才會知道有很多困難、挑戰與風險。
然後就變成得不到的匱乏與成為的解脫之間的拉扯。
無論走向了哪邊,都記得是自己的選擇,
然後要開心的選擇。
留言